縣情簡介
婺源位于江西省東北部,與皖、浙兩省交界,土地面積2967平方公里,轄16個鄉(鎮)、1個街道、1個工業園區、212個村(居)委會,人口37萬。因生態環境優美和文化底蘊深厚,被譽為“中國最美的鄉村”。
婺源,人杰地靈。唐開元二十八年(740年)建縣,古屬徽州府,1949年劃歸江西上饒管轄。自古享有“書鄉”美譽,自唐至清,共出進士552人,孕育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、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和現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等文化名人。歷史遺跡遍布鄉野,有中國傳統村落28個、中國歷史文化名村8個、古建筑4100余幢,是徽派建筑大觀園?;談?、儺舞、徽州“三雕”(木雕、磚雕、石雕)以及歙硯、婺源綠茶、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等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婺源博物館被譽為“中國縣級第一館”。
婺源,山清水秀。森林覆蓋率高達82.6%,是首批中國天然氧吧,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、國家生態縣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、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。是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有世界僅有的極度瀕危鳥種藍冠噪鹛,有世界最大的鴛鴦越冬棲息地鴛鴦湖。良好的自然環境蘊育了婺源綠茶、荷包紅魚、龍尾歙硯、婺源皇菊等眾多知名特產,其中,婺源綠茶“唐載《茶經》、宋稱絕品、明清入貢、中外馳名”,婺源“茶鄉”美名遠揚。
婺源,四季皆景。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整個縣命名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,有國家5A級景區1個、4A級景區14個,是目前全國4A級以上景區最多的縣。在婺源,春賞油菜花海,夏享清涼世界,秋觀紅葉曬秋,冬看鴛鴦戲水,四季皆景,四季宜游。游客接待量連續13年位于全省縣級第一。先后榮獲中國旅游強縣、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、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、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、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50張國家級旅游名片。
婺源,交通便利。地處我國黃金旅游圈的腹地,周邊有黃山、三清山、廬山、武夷山、千島湖、鄱陽湖、景德鎮等名山、名水、名鎮。交通四通八達,縣內一小時通達所有景區和建制村,是全國首批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;有景婺黃、景婺常兩條高速公路,一小時車程內有黃山、景德鎮和三清山三個機場;京福高鐵縱貫南北,九景衢鐵路橫亙東西,四小時內可達南昌、上海、杭州、武漢、福州、合肥等城市,婺源正成為江西對接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前沿。
婺源,宜居宜業。近年來,婺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,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5.73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,同比增長4.5%;完成財政收入20.66億元,增長11.3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.53億元,增長4.7%;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.0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.1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.95億元,同比增長5.6%;實際利用外商直投資120萬美元;外貿出口額16.73億元,增長27.3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2元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8元,同比分別增長4.3%、6.2%。受疫情影響,1-12月全縣接待游客1467.7萬人次,同比下降26.74%,綜合收入143.8億元,同比下降25.84%。其中,從6月開始,婺源旅游持續回溫,第三季度全縣接待游客357.7萬人次,同比增長54%,綜合收入29.29億元,同比增長55.1%。目前已全面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。社會事業全面進步,家風民風持續優化,投資環境不斷提升,連續4屆16年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。當前,婺源迎來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機遇,全縣上下正勠力同心、奮力譜寫新時代婺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